和顺县巧英民间牵绣艺术有限公司

http://www.dzswjnc.com/code/hs/qiqiaobuyi/qiqiaobuyi.html...

价格:0


产品详情


和顺牵绣简介

 
        牵绣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和顺牵绣究竟源于那个朝代?由于牵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这个问题。
       和顺民间牵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这些来自民间的牵绣艺术品,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
       和顺民间牵绣从样式到整理成形一般需要糊裱、画图、裁剪、手工牵绣等4—5道工序; 在牵绣针法的运用上主要用斜针、平针、散针绣、打子绣、套扣绣、盘金绣等多种针法,布局结构错落有致 ,构图章法严谨,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无愧于“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和顺民间牵绣品虎跃龙蟠,龙飞凤舞,色彩鲜艳,美厚端庄,形象逼真,淳朴秀丽,刻画精妙,神情兼备,以前多为日常用品,主要有鞋垫、肚兜、帽子、耳套、枕头、荷包、针线包、粉线袋、钥匙套、坐垫、香包等,图案多以莲生贵子、二龙戏珠、十二生肖、福海无边、祥龙献瑞、丹凤朝阳、五子夺莲、孔雀开屏、喜鹊登梅、松鹤延年、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和虎、狗、狮、花草、昆虫等自然景物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日常用品已经成为现在的民间手工艺品。
       和顺民间牵绣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逐步走向成熟化、规模化。以范素平为代表的民间牵绣艺人不断努力,精心钻研,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漏边刻绣画新工艺,其作品1999年参加了中国天津艺术协会展,2002年参加了省、市农博会,2004年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获金奖,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国内外爱好者的广泛收藏。
       和顺民间牵绣在广大爱好者的共同支持下,必将大放光彩,成为太行山上的一朵奇葩。
        她用一根银针,用一缕缕细细的彩色线,织出一幅幅富有人文精神和充满感情的作品。犹如那出色的舞者在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带给人太多震撼。她就是和顺县牵绣工匠第八代传人白巧英。
  和顺民间牵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白巧英家族的牵绣技艺流传,是从清朝绣艺鼎盛时期开始,她是家族第八代传人,从小就跟着外祖母和母亲学习画画、牵绣,是在针线里长大的娃娃,有着一手好手艺。
  牵绣这条路,白巧英一走就是近20年。“蕴藏在传统手工艺背后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只要耐心去做,这些传统工艺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白巧英坚信,于是,她拿着鞋垫、虎头葫芦等最朴素简单的产品,去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推销产品,摆过地摊,遭受过挫折。一个个难关、一次次困难,也不曾让这位坚强的农村妇女想过放弃。最终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从自己的产品不被人知,难有销路,到代表市县民间艺术参加大型展会,还到周边县市,甚至给其他省的民间艺人、绣艺爱好者交流授课;从自己闲暇时做点牵绣,到和几个亲戚朋友组成家庭小作坊,再到如今注册成立了和顺县巧英民间绣艺中心与和顺县巧英民间牵绣艺术有限公司。白巧英的牵绣之路越走越宽,既传承了民间技艺,又带富了一方百姓。目前正在建设占地7200平方米的绣艺中心,未来就可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5000余名,预计年收入有望突破千万元,让和顺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技术,身不离乡就能赚到票子。
  为了更好地发扬民间技艺,白巧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2013年到2014年在北京大学、山西省文化产业综合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2015年参加清华大学山西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传承创业路上,白巧英边学边干,力求紧跟时代的进步,不断从实践中摸索创新,博采众长,至今已经研发出采用了割绣、露边绣、彩绣、组合立体绣、布艺等五大系列,30多样品种,受到广大工艺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睐。还成功申请了五项国家专利。另外,白巧英组织和顺妇女培训学习,以培养更多的牵绣工匠,使牵绣技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她的努力,她的创新,为她赢得了鲜花和荣誉。2010年,山西省政府授予其“三晋创业就业金牌奖”,同年,晋中市授予其“支持妇女儿童事业贡献奖”,2014年,作品“美丽中华”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理事。


 
营业执照 



生产资质





商标




发明专利书




企业荣誉





产品展示







http://www.dzswjnc.com/code/hs/qianxiugongyi/qianxiugongyi.html